沉睡于墓地里的第五人(唐宋林可可全章节完整版)免费阅读_沉睡于墓地里的第五人(唐宋林可可)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
唐宋和赵明一同从案发现场走出来。“我们发现尸体后,对报案人员进行了初步询问,死者叫赵毅,23 岁,是一名网络作家。” 赵明一边走着,一边向唐宋介绍着死者的情况。唐宋微微点头,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案发现场那满满一架书籍的画面,的确与网络作家的身份相符。赵明接着说道:“按照小区物业所说,赵毅是半年前搬过来的租客,因为这儿房租便宜,所以就选择搬到这里了。”
“有询问邻居吗?” 唐宋目光示意赵明身后的住户方向。赵明扭过头,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门,又转回头说道:“对面房子没人住。我们已经和物业了解过了,这个小区是一个即将要拆迁的小区,住户已经没剩多少了,整栋楼现在就只有赵毅和楼下一位年纪 70 多岁的阿婆。”
“那我想见一下楼下的阿婆,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唐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我们已经询问过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就让她先回去了。” 赵明解释完之后,随即提高音量命令式地喊道:“小李,带唐顾问去见一下楼下的阿婆。”
小李带着唐宋来到楼下,敲响了房门。不一会儿,一个满头银发、身体有些佝偻的阿婆缓缓打开了门。“老奶奶,我们想再和您询问一些情况。” 小李抬高了嗓音说道。
“刚才不是调查过了嘛?还有什么事情?” 阿婆语速很慢,话语中隐隐透着一些抱怨。
“我们想再了解一些细节,不知您是否方便?” 唐宋彬彬有礼地再次恳求,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那你们进来吧。” 阿婆拄着拐杖,艰难地挪动着步子,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
屋里的陈设十分简陋,客厅里仅有一张掉了漆的木质沙发,一个边缘磨损严重、快要包浆的收纳柜,柜子上摆放着一台老式钟表,旁边是一台尺寸不大的电视机,再加上几张普通的方凳和一张茶几,构成了这个略显冷清的空间。阿婆拄着拐杖慢慢走向沙发,然后缓缓坐下,并示意唐宋他们也找地方坐。唐宋随即拿起一张方凳,轻轻地放在阿婆对面,然后坐了下来。
“阿婆,您是一个人住嘛?” 唐宋问道。
“你说什么?” 阿婆似乎没有听清。
小李马上在旁边解释道:“老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
唐宋点了点头,提高嗓音问道,“阿婆,您是一个人住嘛?”
“哦,是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现在一直是我一个人住。我在这栋房子里已经住了有五十多年了。” 阿婆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
“那您的孩子呢?没有来看您嘛?” 唐宋关切地问道。
“唉,我本来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几年前病死了,小儿子在小的时候就死了,女儿一直生活在国外。” 阿婆说着,眼神中闪过一丝伤感。
小李在旁边看得有些着急,心里不明白唐宋为什么要问这么多和案情看似无关的事情。其实唐宋自己也不太愿意过多地去触及别人这些琐碎而又略带伤感的事情,但是他深知,如果要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就一定要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从一开始进门时阿婆的抵触情绪,唐宋就敏锐地察觉到,如果不让阿婆放下戒备之心,那么很多案情的关键细节恐怕是无从得知的。他作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微妙之处,只有建立起信任和亲近感,才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侦破案件至关重要。
阿婆已然毫无顾虑地讲述了自己家人的事情,这表明她已渐渐放下了戒备之心。唐宋见状,立刻切入正题,询问与案件相关的事宜。“阿婆,是您报的警吧?”唐宋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上指了指楼上。
“对,今天下午我发现卫生间屋顶漏水,就去敲楼上的门,然后看到房门口有血脚印,当时我就联系了物业,接着又敲门,一直没人开,同时我们还闻到屋里散出一股恶臭,最后就决定报警了。” 阿婆缓缓说道,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那您认识楼上住的人嘛?” 唐宋紧接着问道。
“算是认识,一个很有礼貌的年轻人。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 阿婆脸上浮现出一丝和善的笑容。
“他是一个人住嘛?”
“应该是,我没见过其他人来过。”
“他说他是一个网络作家。”
“这种事情您是怎么知道的?” 唐宋tຊ进一步追问。
“有一天啊,我坐在楼下晒太阳,他专门找到我,说他是一名网络作家,想把我作为他小说里的塑造人物,他需要塑造一个 70 多岁的老奶奶的形象,想问我几个问题,然后那天我就回答了一些。回答完后,他又向我道歉,说他经常晚上会大声抱怨,问有没有吵到我。我说我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没什么影响。最后他还说他会好好写小说,要成为中国最好的作家。谁知道就这么死了。” 阿婆说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
“他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嘛?”
“不是啊,为什么会这么问?” 阿婆有些疑惑地看着唐宋。
“他不是经常晚上会大声抱怨嘛?”
“他抱怨的原因不是因为脾气暴躁,而是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影响了他写作思路,他是这么给我解释的。” 阿婆说着,看了一下收纳柜上的老式钟表,“你听,马上就能听到火车的鸣笛声了。” 阿婆的话音刚落,窗外便传来了火车不断的鸣笛声。“这里 300 米外就是火车轨道,每天都能听到火车的声音,我耳朵不好使了,再说也已经习惯了,就无所谓了。不过,我想对于作家来说,这样的声音应该是挺痛苦的吧。”
唐宋微微点头,回应着阿婆的话,然后又问道:“那他提过他有没有什么疾病?”
“这个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我问他为什么不搬去别的地方,他说主要是这里租金十分便宜,他要把稿费都攒下来看病。他好像患有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肾移植,做手术需要很大一笔钱。”
听完阿婆的这番话,唐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因为他在推理过程中就推断出被害者可能都需要器官移植,而这极有可能是凶手选择被害人的条件之一。
唐宋继续问道:“那这两三天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是让您特别在意的,麻烦您好好想一想。”
阿婆双眼微眯,努力回忆着这几天的事情,“应该两天前的晚上吧,也差不多这个时间,窗外传来十分尖锐的声音,像是金属摩擦的声音。当时,我被这尖锐的声音弄得心绞痛,还好吃了一些药才缓过来。”
唐宋看了看钟表上的时间,9 点 42 分,“您确定是窗外,不是楼上嘛?”
“肯定不是楼上,应该是和火车的鸣笛声一个方向。”
唐宋对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满意,因为他笃定这个尖锐的声音一定和这个案子有关系。“那天,楼上有什么动静嘛?比如抱怨,比如有什么撞击的声音?”
“楼上倒是十分安静,没有什么动静。也许那天晚上他没在写作。” 唐宋此刻已初步断定,这个时候被害人应该已经被凶手杀害了,但他自然不会和阿婆提及此事。
“还有其他的嘛?”
“别急,还有一件古怪的事情,但是我不确定我听到的是不是真的,也许是我做梦也说不定。” 阿婆对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也表现出自己的怀疑,“时间应该是凌晨,具体时间我不知道,我很早已经睡下了,但是我被奇怪的声音给惊醒了。”
“您不是听力不太好吗?确定是听到的声音嘛?”
“我也不是很确定,但是那段声音像是笛声。由于是深夜,周围都很安静,所以我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能听出声音来自于哪个方向嘛?”
“听不出来,感觉那个声音就是一直环绕在耳边,而且有些毛骨悚然。”
“那以前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嘛?”
“没有,这是第一次。我能想起来的就这些了。”
唐宋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好吧,阿婆,谢谢您的配合。如果想到什么再联系我们。”
唐宋和小李离开了阿婆的家,小李似乎颇有想法,忍不住说道:“估计是年纪大了,产生幻听了。” 唐宋对此不以为然,但也没有过多去解释。他心里清楚,阿婆所说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线索,哪怕是那些看似不太靠谱的描述,也不能轻易忽视。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案件中,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而他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出真相。
第二日,警局才刚开始上班,唐宋就已经赶到了。他一刻都没有耽搁,急匆匆地拉着赵明就要离开警局。
“这么大清早的,你这是要带我去哪儿啊?” 赵明刚走进办公室,就忍不住抱怨起来,满脸的不情愿。
“今天几号了?” 唐宋神色严肃地问赵明。
“26 号啊?” 赵明有些疑惑地回答道。
“离刘局给定的破案截止时间可就不到两天了。” 唐宋眉头紧皱。
“这我当然知道,可我现在也没什么头绪啊。” 赵明嘴上虽然这么说着,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可手却慢悠悠地准备泡茶,丝毫没有紧张感。
唐宋见状,也不多废话,“你不是和铁路局那边熟嘛,现在跟我走,咱们去铁路局调查一下。”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儿呢,这种事儿打个电话不就解决了,还非得让我亲自跑一趟啊?” 赵明满心不情愿,“等我先打几个电话问问。”
赵明打完几通电话后,说道:“好了,我让小李跟你去铁路局,电话里我都已经交代清楚了,你到那儿直接开始调查就行。”
汽车从警局径直驶向铁路局,唐宋和小李到达后,见到了负责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唐宋深知时间紧迫,见到接待人员后,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好,我想了解一下,6 月 23 日晚上,金渠大道附近的铁轨有没有出现什么故障或者特殊情况?”
“6 月 23 号?有的。那天晚上,有一段轨道上出现了异物,阻挡了火车行驶,当时火车紧急制动了,不过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财产损失。” 接待人员回答道。
“异物?那这个异物是人为放置的吗?” 唐宋追问道。
“这不好说,也有可能是被风刮过去的。” 接待人员耸了耸肩。
“那有具体的时间记录吗?”
“当然有,这种突发事件是必须记录的。” 男人说着便在电脑上查找记录信息,“是 6 月 23 日 21 点 43 分左右,火车是在21时40分的时候出站,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就发现了情况,然后就紧急制动了。”
“那火车紧急制动是不是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声?” 唐宋紧接着问道。
“是的,这种突发情况下,一般紧急制动是会产生非常尖锐的摩擦声的。”
“还有个问题,过了凌晨之后,你们这儿还有火车进出站吗?或者这么说,6 月 24 日 0 点到 6 点,有火车进出站吗?”
“稍等,我查一下。” 男人再次回到电脑旁,查询一番后说道:“刚好那天这个时间段没有,不过平常这个时间段是有火车进出的。”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 唐宋简短地回应了一句。
此时,唐宋心里已经有了眉目,便立刻离开了铁路局。
“有询问邻居吗?” 唐宋目光示意赵明身后的住户方向。赵明扭过头,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门,又转回头说道:“对面房子没人住。我们已经和物业了解过了,这个小区是一个即将要拆迁的小区,住户已经没剩多少了,整栋楼现在就只有赵毅和楼下一位年纪 70 多岁的阿婆。”
“那我想见一下楼下的阿婆,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唐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我们已经询问过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就让她先回去了。” 赵明解释完之后,随即提高音量命令式地喊道:“小李,带唐顾问去见一下楼下的阿婆。”
小李带着唐宋来到楼下,敲响了房门。不一会儿,一个满头银发、身体有些佝偻的阿婆缓缓打开了门。“老奶奶,我们想再和您询问一些情况。” 小李抬高了嗓音说道。
“刚才不是调查过了嘛?还有什么事情?” 阿婆语速很慢,话语中隐隐透着一些抱怨。
“我们想再了解一些细节,不知您是否方便?” 唐宋彬彬有礼地再次恳求,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那你们进来吧。” 阿婆拄着拐杖,艰难地挪动着步子,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
屋里的陈设十分简陋,客厅里仅有一张掉了漆的木质沙发,一个边缘磨损严重、快要包浆的收纳柜,柜子上摆放着一台老式钟表,旁边是一台尺寸不大的电视机,再加上几张普通的方凳和一张茶几,构成了这个略显冷清的空间。阿婆拄着拐杖慢慢走向沙发,然后缓缓坐下,并示意唐宋他们也找地方坐。唐宋随即拿起一张方凳,轻轻地放在阿婆对面,然后坐了下来。
“阿婆,您是一个人住嘛?” 唐宋问道。
“你说什么?” 阿婆似乎没有听清。
小李马上在旁边解释道:“老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
唐宋点了点头,提高嗓音问道,“阿婆,您是一个人住嘛?”
“哦,是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现在一直是我一个人住。我在这栋房子里已经住了有五十多年了。” 阿婆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
“那您的孩子呢?没有来看您嘛?” 唐宋关切地问道。
“唉,我本来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几年前病死了,小儿子在小的时候就死了,女儿一直生活在国外。” 阿婆说着,眼神中闪过一丝伤感。
小李在旁边看得有些着急,心里不明白唐宋为什么要问这么多和案情看似无关的事情。其实唐宋自己也不太愿意过多地去触及别人这些琐碎而又略带伤感的事情,但是他深知,如果要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就一定要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从一开始进门时阿婆的抵触情绪,唐宋就敏锐地察觉到,如果不让阿婆放下戒备之心,那么很多案情的关键细节恐怕是无从得知的。他作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微妙之处,只有建立起信任和亲近感,才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侦破案件至关重要。
阿婆已然毫无顾虑地讲述了自己家人的事情,这表明她已渐渐放下了戒备之心。唐宋见状,立刻切入正题,询问与案件相关的事宜。“阿婆,是您报的警吧?”唐宋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上指了指楼上。
“对,今天下午我发现卫生间屋顶漏水,就去敲楼上的门,然后看到房门口有血脚印,当时我就联系了物业,接着又敲门,一直没人开,同时我们还闻到屋里散出一股恶臭,最后就决定报警了。” 阿婆缓缓说道,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那您认识楼上住的人嘛?” 唐宋紧接着问道。
“算是认识,一个很有礼貌的年轻人。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 阿婆脸上浮现出一丝和善的笑容。
“他是一个人住嘛?”
“应该是,我没见过其他人来过。”
“他说他是一个网络作家。”
“这种事情您是怎么知道的?” 唐宋tຊ进一步追问。
“有一天啊,我坐在楼下晒太阳,他专门找到我,说他是一名网络作家,想把我作为他小说里的塑造人物,他需要塑造一个 70 多岁的老奶奶的形象,想问我几个问题,然后那天我就回答了一些。回答完后,他又向我道歉,说他经常晚上会大声抱怨,问有没有吵到我。我说我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没什么影响。最后他还说他会好好写小说,要成为中国最好的作家。谁知道就这么死了。” 阿婆说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
“他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嘛?”
“不是啊,为什么会这么问?” 阿婆有些疑惑地看着唐宋。
“他不是经常晚上会大声抱怨嘛?”
“他抱怨的原因不是因为脾气暴躁,而是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影响了他写作思路,他是这么给我解释的。” 阿婆说着,看了一下收纳柜上的老式钟表,“你听,马上就能听到火车的鸣笛声了。” 阿婆的话音刚落,窗外便传来了火车不断的鸣笛声。“这里 300 米外就是火车轨道,每天都能听到火车的声音,我耳朵不好使了,再说也已经习惯了,就无所谓了。不过,我想对于作家来说,这样的声音应该是挺痛苦的吧。”
唐宋微微点头,回应着阿婆的话,然后又问道:“那他提过他有没有什么疾病?”
“这个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我问他为什么不搬去别的地方,他说主要是这里租金十分便宜,他要把稿费都攒下来看病。他好像患有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肾移植,做手术需要很大一笔钱。”
听完阿婆的这番话,唐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因为他在推理过程中就推断出被害者可能都需要器官移植,而这极有可能是凶手选择被害人的条件之一。
唐宋继续问道:“那这两三天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或是让您特别在意的,麻烦您好好想一想。”
阿婆双眼微眯,努力回忆着这几天的事情,“应该两天前的晚上吧,也差不多这个时间,窗外传来十分尖锐的声音,像是金属摩擦的声音。当时,我被这尖锐的声音弄得心绞痛,还好吃了一些药才缓过来。”
唐宋看了看钟表上的时间,9 点 42 分,“您确定是窗外,不是楼上嘛?”
“肯定不是楼上,应该是和火车的鸣笛声一个方向。”
唐宋对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满意,因为他笃定这个尖锐的声音一定和这个案子有关系。“那天,楼上有什么动静嘛?比如抱怨,比如有什么撞击的声音?”
“楼上倒是十分安静,没有什么动静。也许那天晚上他没在写作。” 唐宋此刻已初步断定,这个时候被害人应该已经被凶手杀害了,但他自然不会和阿婆提及此事。
“还有其他的嘛?”
“别急,还有一件古怪的事情,但是我不确定我听到的是不是真的,也许是我做梦也说不定。” 阿婆对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也表现出自己的怀疑,“时间应该是凌晨,具体时间我不知道,我很早已经睡下了,但是我被奇怪的声音给惊醒了。”
“您不是听力不太好吗?确定是听到的声音嘛?”
“我也不是很确定,但是那段声音像是笛声。由于是深夜,周围都很安静,所以我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能听出声音来自于哪个方向嘛?”
“听不出来,感觉那个声音就是一直环绕在耳边,而且有些毛骨悚然。”
“那以前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嘛?”
“没有,这是第一次。我能想起来的就这些了。”
唐宋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好吧,阿婆,谢谢您的配合。如果想到什么再联系我们。”
唐宋和小李离开了阿婆的家,小李似乎颇有想法,忍不住说道:“估计是年纪大了,产生幻听了。” 唐宋对此不以为然,但也没有过多去解释。他心里清楚,阿婆所说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线索,哪怕是那些看似不太靠谱的描述,也不能轻易忽视。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案件中,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而他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出真相。
第二日,警局才刚开始上班,唐宋就已经赶到了。他一刻都没有耽搁,急匆匆地拉着赵明就要离开警局。
“这么大清早的,你这是要带我去哪儿啊?” 赵明刚走进办公室,就忍不住抱怨起来,满脸的不情愿。
“今天几号了?” 唐宋神色严肃地问赵明。
“26 号啊?” 赵明有些疑惑地回答道。
“离刘局给定的破案截止时间可就不到两天了。” 唐宋眉头紧皱。
“这我当然知道,可我现在也没什么头绪啊。” 赵明嘴上虽然这么说着,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可手却慢悠悠地准备泡茶,丝毫没有紧张感。
唐宋见状,也不多废话,“你不是和铁路局那边熟嘛,现在跟我走,咱们去铁路局调查一下。”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儿呢,这种事儿打个电话不就解决了,还非得让我亲自跑一趟啊?” 赵明满心不情愿,“等我先打几个电话问问。”
赵明打完几通电话后,说道:“好了,我让小李跟你去铁路局,电话里我都已经交代清楚了,你到那儿直接开始调查就行。”
汽车从警局径直驶向铁路局,唐宋和小李到达后,见到了负责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唐宋深知时间紧迫,见到接待人员后,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好,我想了解一下,6 月 23 日晚上,金渠大道附近的铁轨有没有出现什么故障或者特殊情况?”
“6 月 23 号?有的。那天晚上,有一段轨道上出现了异物,阻挡了火车行驶,当时火车紧急制动了,不过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财产损失。” 接待人员回答道。
“异物?那这个异物是人为放置的吗?” 唐宋追问道。
“这不好说,也有可能是被风刮过去的。” 接待人员耸了耸肩。
“那有具体的时间记录吗?”
“当然有,这种突发事件是必须记录的。” 男人说着便在电脑上查找记录信息,“是 6 月 23 日 21 点 43 分左右,火车是在21时40分的时候出站,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就发现了情况,然后就紧急制动了。”
“那火车紧急制动是不是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声?” 唐宋紧接着问道。
“是的,这种突发情况下,一般紧急制动是会产生非常尖锐的摩擦声的。”
“还有个问题,过了凌晨之后,你们这儿还有火车进出站吗?或者这么说,6 月 24 日 0 点到 6 点,有火车进出站吗?”
“稍等,我查一下。” 男人再次回到电脑旁,查询一番后说道:“刚好那天这个时间段没有,不过平常这个时间段是有火车进出的。”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 唐宋简短地回应了一句。
此时,唐宋心里已经有了眉目,便立刻离开了铁路局。